□记者 傅潇瑶
在2025年奉贤区两会召开之际,奉贤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内,一桩桩关于种业振兴的协商成果正在被热议。其中,区政协委员方军的名字被频繁提及。作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方军不仅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将政协协商平台变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舞台。
委员深入基层,聚焦种业振兴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将种业振兴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南桥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积极响应,迅速组建调研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期间,方军带领小组成员,走访了多个农业合作社和农户,深入了解乡村种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聚焦农产品消费市场,围绕“如何推动种业振兴”集思广益,在田间地头里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
面对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方军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当地种业振兴开出了“良方”。他提出,“通过制定农产品品种标注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品种的宣传,增强市民选品种的意识,促进企业用品种打造品牌,助力优良品种的推广。”
好建议不仅要“落地有声”,更要“执行有力”
调研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有效的平台支撑。在上海市侨联、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区侨联和南桥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等多个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和乐南亩”委员工作室和上海市首家“桑梓小站”,搭建起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新平台。该工作室由方军领衔,设在南桥镇六墩村,周围既有稻田,又有果蔬大棚,便于委员们深入基层,收集社情民意。
“和乐南亩”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便以“爱农、助农、惠农”为初衷,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目前工作室共报送提案4篇,社情民意超过20篇,多次进行宅基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相关的发言。“有关加强春耕备耕农技培训的建议”、“建议我市以消费市场促进种业发展”获得市领导批示,“加强上海农业无人机管理”、“建议制定河道除草剂检测标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获得市政协采用。
工作室不仅设有“山湖亭”作为与农户交流的场所,还配备了农业技术培训的设备,开设了“田间课堂”,邀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为农户培训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在水稻专家方军的带领下,工作室解决了稻田绿色防控和增产等问题,通过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扩大农户的品种范围,提高亩产收益,增加农户收入。
科技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推动种业振兴和科技成果转化外,“和乐南亩”委员工作室还积极做好学生科普工作,培育未来农业人才。“明日委员”工作是区政协的特色项目之一,工作室结合自身实际,邀请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到田间地头了解水稻知识,学习稻田秸秆的综合利用,培养学生的农业兴趣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在工作室设置的“委员书吧”里,学生们可以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协的规章制度、奉贤历史和农业技术等书籍,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同时,工作室还邀请农业专家为学生们授课,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激发他们投身农业事业的热情。
在方军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和乐南亩”委员工作室不仅成为推动种业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典范。
展望未来,方军委员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依托政协协商平台,找准协商切入口、探索协商新路径、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为助力奉贤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