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头桥街道拉开春耕备耕序幕,北宋村与市农科院开展合作
~~~
~~~
~~~
~~~
~~~奉贤图书馆开展“行走的阅读·南桥源——跟着档案city walk”活动
“岁月如歌——我与《奉贤报》的情缘”~~~
~~~
~~~“墨涟居”赋能社区自治,垃圾分类兑换活动激发环保新动能
~~~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漫溯南桥源 古今交融焕新章
奉贤图书馆开展“行走的阅读·南桥源——跟着档案city walk”活动

  □记者 傅潇瑶

  人间四月,春暖天艳,书香氤氲。4月23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奉贤图书馆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阅读·南桥源——跟着档案city walk”活动,带领市民穿越历史烟云,触摸南桥城区在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脉搏。

  记忆地标:时光在此凝萃

  古华公园内,一块形似“元宝”的青色石头静静矗立,成为南桥人跨越三十载的共同记忆。据城市选书人陈伟介绍,这块石头实为江南传统纺织工具,因形似元宝被赋予美好寓意,历经岁月成为城市情感的载体。“有没有与它合过影,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南桥小囡’。”

  沿着石板路前行,古华庭的变迁见证着南桥商业文明的迭代。“这里曾是南桥镇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繁华的商业中心,‘古华山庄’承载着几代人的婚庆记忆。”上海奉贤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上海奉贤南桥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卫中介绍道,如今通过城市更新,古华山庄、古华商城与古华公园整合为开放式商业综合体“古华庭”,引入保利商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轻奢商业与园林景观交融,续写“公园里的商圈”新传奇。

  水系街巷:勾勒老城文脉

  南桥因水而兴,老横泾与南桥塘交汇形成的“十字水街”,是古镇的“母亲河”。“北横泾与俞塘交汇成北桥,南桥塘与老横泾交汇成南桥,水网交织孕育了最初的市集。”陈伟边走边讲,“虽然地貌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地名还留着历史的信息。我们老南桥的城市肌理就是‘十字水系’和‘十字街’。”

  水运通达的东街(新建路)上,鼎丰酱园旧址正经历着从工业遗产到文化地标的蜕变——这座拥有16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搬迁后以“长毛的建筑·发酵的力量”为设计理念,将打造为沉浸式体验空间。周卫中透露,“希望市民来到这个空间,能够感受到时间的魅力,享受慢生活。”

  商业繁盛至今的南街(人民路),人和堂药店大门两侧的“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历经百年未改。作为与鼎丰酱园齐名的老字号,它的存续不仅是商业精神的传承,更成为南桥人心中“老地方”的情感锚点。

  北街的文昌庙搬迁演变成今天的二严寺,每逢考前香火源源。而西街的卜罗德祠以及附近的沈家花园等历史建筑,亦在保护与活化中讲述着从清末到抗战时期的城市记忆,成为文旅融合的鲜活注脚。

  更新赋能:老空间迸发新活力

  此次“行走的阅读”,既是文化寻根,更是对“城市更新如何留住乡愁”的实践解答。针对奉贤区独特的历史足迹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将规划核心从“开发重建”转变为“经营共生”,立足“人民至上”,坚持“文化先行、有机更新”,重现历史风物、讲述老城故事,赋予奉贤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图景。

  古华庭的商业升级保留了部分原有建筑功能信息,鼎丰酱园的改造融入发酵文化符号,十字街的街巷格局完整呈现老城肌理。这种“留改拆”结合的模式,让历史建筑成为可阅读、可体验、可消费的空间,推动“文化记忆”向“生活场景”转化。

  编后语:从老石板路上的集体记忆,到新商圈里的消费场景;从老字号的技艺传承,到图书馆的全民阅读,南桥的蜕变,是一场人与城、人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历史肌理在现代生活中重新呼吸;文化传承不是简单复刻,而是让书香浸润每个街角巷尾。当阅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奉贤南桥正以“文体旅商”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年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古华风
   第05版:月末版
   第06版:人物
   第07版:故事
   第08版:视界
科技兴农育沃土 匠心耕耘启新篇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九华路初中新建工程开工
点燃学生航空梦
九旬老人突发血栓成功获救
书香漫溯南桥源 古今交融焕新章
主题征文启事
海湾镇开展楼道堆物整治行动
社区治理从“输血”迈向“造血”
遗失声明
上海奉贤报综合02书香漫溯南桥源 古今交融焕新章 2025-04-29 2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