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陆思婕 通讯员 杨佳雨) 春风送暖入田间,万物萌动备耕忙。4月23日上午,“科技兴农育沃土 匠心耕耘启新篇”2025年头桥街道春耕备耕启动仪式在北宋村村委会举行。
春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一辆辆轰鸣的拖拉机在头桥街道北宋村的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着,锋利的旋耕刀轻松切入土地,将泥土层层翻开,为土地唤醒生机。据了解,此次干耕属于初级耕作,其作用在于绿肥还田、除草灭草,为后续深耕施肥服务。上海奉联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理事长张小平告诉记者,当前合作社正在全力推进无人农场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招募了三名专业人才主导开发智能监控系统,上线之后有望降低60%的劳力成本。“人工操控拖拉机、收割机下地作业,可能就会有疏漏,但依托信息平台智能化监测管理之后,收割的时候就能实时调整,避免粮食浪费,另外,无人机植保能确保农田获得全方位管护,提升效率。”
启动仪式上,北宋村与市农科院交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优质品种推广”“智慧农业建设”“农民技能培训”三大方向展开合作。“上海市农业科学学院园艺研究所专家服务基地”正式揭牌。仪式上,由市农科院优选培育的明星蔬菜种子送到了村民手中,其中有青菜、甘蓝、黄瓜等,适合本地春季种植,具有高产量、高抗病性及高营养价值等特点。
“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当地村民对好品质的种子有较大需求,而且一般种植的蔬菜以送给子女、朋友为主,他们希望在少用化肥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对于家庭消化不掉的农产品,他们进行销售的话也比较困难。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我们通过送种子、送知识、拓渠道来满足村民的需求。后续,我们可能会在送种子的基础上,将培育好的优质苗直接给到村民。”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所长朱为民告诉记者,“我们还会依托智慧农业的小程序,及时和每一个村民互动,全力解答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当天,2位专家受颁“农业生产技术顾问”聘书。其中一位行业专家是来自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农业中心的沈天瑞。记者了解到,此前,在头桥街道蔡家桥村成功落地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农业AI试验基地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在奉贤先试先行。
沈天瑞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造,秉持着‘治未病’理念,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通过生物质循环系统、纳米气泡灌溉等技术,赋能绿色生产。从去年10月开始到现在,持续有一批批小番茄、西兰花套种实验完成,我们对整个周期的数据都进行了AI采集。今年夏天,我们可能会开展上海地区越夏栽培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