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文华
每到春节,那承载着长辈关爱与新年祈愿的压岁钱,便带着浓浓的年味儿,如约而至。春节前后,关于压岁钱的话题就多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做爷爷奶奶的长辈们,总是最积极的,都当作了一回事。社区小巷,甚至是车库门前都能听到关于给小辈压岁钱的交谈。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满脸堆笑。春节前谈论准备给孙辈多少多少压岁钱,节后则谈的是您给了多少呀?相互透底。我有时擦身走过,闻之莞尔一笑,心想,都被压岁钱“卷”了。
可不是吗?今年春节前我家那个做奶奶的,也提早就关照我:“你今年不要忘了早点到银行领点现钞,春节要多给一点孙女压岁钱。现今人家条件好,压岁钱越给越多,万出万进。孙女长大上高一了,同学们也会交流的,太少她会气的。”可谓大放厥词!我当场就给了她一个脸色:“你急啥,给这么多又干嘛?孙女从来没缠我要压岁钱呀,到时我自会给的,要不你给吧,给多给少我听你的!”她被我撞蒙了,也就不唠叨了。临近春节几天,她就一味闷声打扫,掸灰尘、洗刷被子、整理房间,我下班回来她也不开口。我知道她受我委屈了,闷闷不乐!
想想老婆说的也是,春节过年给孙辈压岁钱,是一件老少皆欢的喜事。我孙女性格文静、内向。她即使心里想要,也不会过度表现。给了压岁钱就拿,不给她也不吵不闹。我们做爷爷奶奶的,当要明知,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她开心。记得孙女还小的时候,我们给的压岁钱只有200元,我们也不去与人家攀比,每年只是走一个“给孙辈压岁红包”的程序,讨孙女一个喜欢,不论多少,开心为上。但孙女总是虔诚又腼腆,她妈妈对她说,爷爷奶奶给你压岁钱快拿呀,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有一年我儿子也推波助澜,过年了,孙女给爷爷奶奶拜年,快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知道儿子、儿媳妇是在引导孙女喜欢压岁钱,开放小孙女的性格。再大了一点,孙女确实懂事了,每当给她压岁钱的时候,她就毕恭毕敬走到我们面前,双手接过红包,甜甜地说:“谢谢爷爷奶奶,祝愿您们幸福快乐!”此时,她奶奶笑了,我也乐了,一家人真是其乐融融。
说实在的,我是对给压岁钱不那么积极的,但我并不吝啬给孙女压岁钱,只是觉得没必要多给,孙女现在还不会用钱、不需用钱。但还是常常被老婆骂“小气鬼”,说就一个孙女,迟早要给的,干嘛这么寒酸?我无言以对。好在儿子、儿媳妇也通情达理,实实在在,劝我别多给,意思意思就行了,我甚是满意。压岁钱的给多给少众说纷纭,各人喜欢而已。
守护压岁钱的本义和美好初衷,给多给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一份爱与期许。前几天听闻某地倡议把压岁钱控制在20元以内,我觉得似乎少了一点,给一、二百元也不成问题。关键是要遏制压岁钱攀比之风,通过限制压岁钱的金额,回归其传统的祝福意义。压岁钱原本的意义并不在于金额的多少,更重要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关爱和美好期待,还有晚辈对长辈的感恩之心、报答之情。
我想,孙女渐渐长大,也明白压岁钱背后更深的含义。它是一根无形的亲情纽带,串联起岁月里的温馨时刻;是长辈们的接力祝福,护送孙辈在成长旅途中无畏前行。每一年接过压岁钱,便是接过一份爱与期望,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温暖,在新岁里绽放光芒,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