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 佩
黄文军,奉贤金汇人,2006年从事写作,迄今为止发表童话、小说、散文、诗歌1000余篇。出版儿童文学书籍多达28部,个人作品《第999号镶星人》获得2014年中国台湾牧笛文学奖,《慢慢先生》获得2015年度中国香港青年文学奖,并获得2021年上海作家协会年度佳作奖。《喓喓草虫》荣获第34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最佳文字奖”、第18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23年度上海作家协会年度佳作奖。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出自《诗经·召南·草虫》,描述了古人在耕种中,发现小虫子在草丛中“喓喓”鸣叫的画面。黄文军老师就是走进大自然,和植物和花鸟鱼虫做伴的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有点内向、有点腼腆,却有一双孩童般清澈的眼睛,没有尘埃,很干净。说话有条理,笑起来和少年一样率真。他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一些琐碎又细致的日常观察,比如:银叶金合欢在魔都越冬,开出了一团金色的花朵;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一丛开着象牙白花色的深山含笑;发现去年冬季孵化的玉带凤蝶羽化了,长出了一对来自魔幻精灵世界的漂亮翅翼。早春的气候温差变化大,忧心一场突然袭来的寒流会给玉带凤蝶带来伤害……
黄文军有一个陪着他去林子里抓知了、捉天牛的父亲,让年幼的孩子看到了夏夜的草丛中,在夜空中飞舞的尾巴尖上一闪一闪的,像来自天外的小精灵一样发出星光的萤火虫。若干年以后,半夜里被自己的哭声惊醒的少年冒着电闪雷鸣的暴雨,从屋外井边的草窠里救回一只发出橙黄色荧光的萤火虫,并把受伤的萤火虫小心地捧在手心里带回卧室。萤火虫发出的光,像一道照亮黑夜的烛光,抚慰了孤独的少年,也让浓重的父爱得到了升华。
那一刻少年眼里的萤火虫闪亮的光芒带着对父亲深切的缅怀,也把来自父爱的关切烙印在心底深处,照亮黄文军老师坚定地探索自然奥秘的步伐。
黄文军老师写的《喓喓草虫》不仅记录了现代生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植物和昆虫的秘密,记录了一个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目光与执着,也详实地记录了童年的生活与家人的亲情。比如,黄文军老师书中观察、记录下的蝉,细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种:一种黑色个大的叫作响蜞,叫声最响亮,“咿—咿—咿—”的叫声能穿透墙壁,所以给取个雅号,叫唢呐蝉;一种叫声轻,发出“叽—叽”,像大人给小屁孩把尿,所以叫嘘嘘蝉;叫声悠长的是丫无知,发出“雨丝,歌—,雨丝,歌—”的是蒙古寒蝉。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声部区分出每一种蝉各自的叫声特点。生动有趣的文字,让读者读了会心地一笑。
小学三、四年级时,黄文军喜欢看动画片,也热衷于阅读儿童文学和科幻读物,比如上美厂的《三个和尚》、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米》等等。他还主动参与黑板报和班级小报的设计和撰写。下雨天不能去操场运动时,体育老师让孩子们下棋、讲故事,也鼓励黄文军大胆讲自己编的小故事,激发了他写故事的积极性。
在金汇中学读书时,黄文军开始尝试投稿《作文大王》《故事大王》等儿童文学杂志,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开始投稿也被杂志社退过稿,当年的投稿信都是一个格子一个字的书写体,一封盖着印戳的退稿就是一封厚厚的挂号信。好在,儿童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会在退稿信中指出作品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并热心地给予作者一些中肯建议和鼓励。创作和投稿多了,北京的《儿童文学》、上海和江苏的《少年文艺》等儿童文学杂志开始刊登黄文军老师的作品,增加了黄文军老师继续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让人意外的是,黄文军老师不但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还有一双会捕捉绘画线条的巧手。《喓喓草虫》书上那些充满童趣的插画中,其中有超过二十幅昆虫的插画是黄文军老师亲笔画出来的,精细到一只六星瓢虫鞘翅底下半透明的膜翅,包括瓢虫腿上带钩的足尖,螳螂那两把像带刺的“大砍刀”一样威武的捕捉足,和蝴蝶翅膀上带有迷惑性的假眼,都一一画得纤毫毕现,颇见功力。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用一双充满童趣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一朵云、一只小虫子、一株草,用一双灵巧的手,去描摹大自然的生灵;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接近自然百态,去书写一个又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停下脚步,凝神,去聆听一声清脆的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