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古华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恋上吴房村

  ■ 刘 翔

  久居喧哗都市,常在心烦意乱之时,萌生逃离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念头,寻一处宁静的世外桃源,一杯咖啡、一本书,“躲进小楼成一统”。把心灵放归田野阡陌,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曾经也寻寻觅觅、心心念念地去过市郊几处乡村民宿,虽说吃了、住了、玩了,但总觉不合心意,于我心中的“圣地”相去甚远。那天,有朋友说,何不来奉贤吴房村看看。于是,初春时节,“不远万里”驾车60公里,来到坐落在青村镇的吴房村踏青采风。

  踏进村口,立马心旷神怡。悠闲漫步在层层如纱薄雾氤氲下的吴房村,令人颇有腾云驾雾的飘逸之感。春和景明。眺望春光下的吴房村,错落在桃林深处那一幢幢形状各异的白墙黛瓦民居,白墙如一张宣纸,黛瓦似一道墨痕,仿佛宣纸上晕开的墨点,宁静中透出绿意。波澜起伏屋脊勾勒出的天际线,远远望去犹如一幅被时光重新晕染,浸润江南底色的现代派水墨国画。这些房屋保留了明清江南民居的骨架,但在青砖石径、翠竹倚院、桃林织锦等细节中处处透露现代建筑艺术的理念。墙面虽然粉刷如新,却刻意保留斑驳的纹路。木格窗棂间透出暖黄的灯光,映着屋檐下悬挂的竹风铃,叮咚声里漂浮着远处黄桃林的芬芳。朦胧之中只见不远处一群身着各式汉服的作家、画家、摄影师笑吟吟地迎面走来。宽袖襦裙的作家执扇而立、青衫玉带的画家背负画夹,缃色褙子的摄影师手持相机,在他们衣袂翻飞、举手投足间,顿时让我仿佛瞬间穿越时空,踏入这片被唤作“桃源十景”的农村新天地。 

  跟着川流不息的人流穿行在村中阡陌小道时,随行的摄影师把我唤住:“如此美景,来,给你拍一张。”驻足于一民宿前,环顾门楣上的砖雕,浮雕的莲花与缠枝纹样,原是百年前匠人的手笔,而今在乡村振兴的修缮中重获新生。新旧交融的建筑肌理,恰如今日吴房村的灵魂:既非一味复古,亦非全然颠覆,而是将历史建筑的脉络织入当代民宿的经纬。这些曾因岁月侵蚀而黯淡的农村老宅,如今在乡村振兴的笔触下,恰似新农村在传统建筑肌理上吟颂出的现代诗意,默默地向游客诉说着吴房村“春天的故事”。于是,伫立民宿门前,请摄影师把镜头聚焦门楣上的砖雕,将我“框”入门廊,咔嚓一声,一张“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照片瞬间诞生。谢过摄影师,拐入一片翠竹林,只见院墙根下,翠竹倚院,一丛丛翠竹笔直向天,竹节分明如篆刻,叶梢垂露似悬针。竹影婆娑间,隐约可见竹筛、竹匾等农家旧物悬于廊下,与墙外的智能灌溉系统浑然一体。再一个转身,眼前豁然开朗,千亩桃林正盛放,放眼桃林深处,粉雾般的花云漫过黛瓦,老桃树虬枝如铁,新嫁接的矮化品种却似绯霞铺地,几位老农正修剪桃树枝桠。他们头戴草帽,身穿靛蓝布衣,与我们一行身穿各式汉服,广袖长袍的游客相得益彰。我走进桃林,和一位老农攀谈:“老伯,桃子卖得好吗?”老农憨厚一笑,指着眼前桃树林说:“从前伲愁卖桃,如今村里搞文创,黄桃变汽水、变米露,连花瓣都能做书签啦!”言罢,他从筐中捧出一罐“吴房有桃”黄桃罐头,我接过一看,标签上的水墨桃花,竟然出自上大美院师生之手。赶紧掏出手机:“拿两罐黄桃罐头、一瓶黄桃汽水,支付宝扫一下!”拧开黄桃汽水瓶盖,一口喝下,顿感神清气爽,恍如饮下一汪碧玉。

  我沿着村中以青砖与石板铺就的曲径徐行,小径蜿蜒,至一座竹桥。桥身以老竹编就,栏杆缠着藤蔓,桥下流水潺湲,几尾红鲤曳尾而过。突感脚下似有粗粝的触感,砖缝间嵌着细碎的苔痕,石面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这些砖石并非刻意做旧的仿古之物,而是当年村民拆老屋时特意保留的旧料,如今它们以错缝拼花的姿态重生,砖缝里探头的青苔与砖面斑驳的烟灰色,足音叩响的时光回响,让每块砖都成了凝固的岁月书简。

  傍晚时分,驾车离去,回望渐渐远去的吴房村落、桃树、竹林,浓浓的不舍之情令我惆怅,吴房村是我“桃”离都市的神往之“圣地”。我知道,鄙人已“无可救药”地恋上吴房村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古华风
乡村晨雾
植物最后的用场
恋上吴房村
奉贤速写(五句子六首)
奉贤区全球招商暨企业出海大会举行
推动二季度经济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确保数据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广告
促进产品服务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
上海奉贤报古华风04恋上吴房村 2025-04-22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