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鼎丰酱园旧址蝶变城市文化地标,有望今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百年酱园“焕新” 工业遗存“重生”

  “江南第一梅”非遗茶馆

  鼎丰厂磨浆生产车间

  引擎间

  鼎丰百年历史文化展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记者 乔 欢

  鼎丰腐乳是鼎丰酱园的明星产品,作为中华老字号,在上海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鼎丰腐乳质地细腻软糯,味道鲜美,有浓郁的豆香和独特的发酵风味。其玫瑰腐乳更是色泽鲜艳,口感香甜,是鼎丰腐乳的招牌产品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鼎丰酱园创立于清末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经历百年风霜的鼎丰酱园,从最初的小作坊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化酿造企业。2020年,根据奉贤有关部门的规划,鼎丰酱园搬迁至庄行镇工业园西区。原南桥的鼎丰酱园旧址被保留下来,作为奉贤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珍贵的工业遗存。

  工业遗存重现活力

  3月20日下午,由奉发集团与浙大城市学院幸福城市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鼎丰酱园”推介会暨“要休闲,到奉贤”城市更新与休闲生活论坛在南桥镇新建中路496号顺利举办,标志着这座始建于1864年的工业遗址,历经四年改造后,作为“南桥源”城市更新的核心项目正式启动招商。曾经“大门紧闭,闲人免进”的旧厂房,即将蜕变为开放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并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从空中俯瞰,沿浦南运河分布的水塔、烟囱与发酵车间等历史建筑,与新建的大楼形成新旧交融的景致。近30米高的砖砌烟囱完整保留原始结构,未来将通过灯光设计成为运河夜景地标;蓄水塔改造为可登高的滨水观景台,实现工业设施功能转型。

  “储存酱油的金属容器变成了旋转楼梯!”在鼎丰酱园工作了32年的老员工韩伟红感叹道。她于1988年进入生产车间,每日与运河边的酱缸、腐乳罐相伴。2020年,她随厂搬迁至庄行新园区。如今,她以“江南第一梅”非遗茶馆工作人员的身份重返故地,并感叹道:“改造既新颖又留着老味道。”

  多元业态丰富内涵

  根据规划,园区内的8栋建筑将分为三类进行开发:1、2、3号楼将保留工业风貌,用于文创展览;6、7号楼将作为综合办公区;5、8、9号楼将布局商业业态。招商活动现场,小米之家、美宜佳、华翎舞蹈等多家首批入驻企业代表与奉发集团南桥源公司完成战略合作签约,涵盖餐饮、文创、办公等多元业态,标志着鼎丰酱园商业生态的初步构建。

  目前,园区的招商进度已过半,首家入驻的“江南第一梅”非遗茶馆已开始试运营。茶馆负责人耿明表示:“这不是普通的商业茶楼,而是一个文化载体。鼎丰酱园以前就是南桥的中心地段,这个地方过去周边茶楼林立。”他表示,茶楼的设立旨在恢复奉贤人喝茶听戏的传统,重温南桥老城茶楼喝茶听曲看戏的风俗。

  城市文化可感可触

  改造工程不仅激活了2.3万平方米的历史厂区,还通过贯通居民区与运河南岸的绿带,为周边5万居民打造了一个“推窗见水、步行触史”的“15分钟生活圈”。酱油车间、发酵池等历史建筑,如今已成为开放的城市界面。运营单位项目经理王征明确了园区的发展路径,他表示:“一方面,我们将打造文化文创内容,吸引周边居民以及从市区前来消费的人群;另一方面,我们将利用浦南运河沿岸的特色,打造一个慢节奏的生活街区。”

  依托“南桥源”城市更新规划,鼎丰酱园滨河空间实现东西向连通,形成一条绵延的景观绿带。酱油车间、红砖水塔、铸铁烟囱及青瓦发酵车间等工业建筑标本,经过修复后焕然新生,化作可触可感的城市记忆场域。未来,这片融合工业肌理与滨水生态的空间,将蝶变为市民踏青漫步、品味历史的文化客厅。

  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发掘历史、活化空间、复兴南桥”为目标,惠及民生超20万平方米。鼎丰酱园作为国家级非遗与“中华老字号”,历经保护性改造,现已成为集科研创新、文创艺术、产商融合于一体的文化枢纽,其“进京乳腐”故事与工业遗产活化实践广受赞誉,这座曾经飘散着乳腐醇香的老厂区,即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聚焦
   第04版:特刊
百年酱园“焕新” 工业遗存“重生”
从“工业遗产”到“文化地标”
国际象棋点燃城市文体引擎
持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管党治党“金色名片”
为稳增长促发展创造安全环境
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深化区校合作 激发城市活力
上海奉贤报聚焦03百年酱园“焕新” 工业遗存“重生” 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