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南桥镇光明村康复站指导员钱国良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腔热血献给乡村医疗
——记南桥镇光明村康复站指导员钱国良

  □ 徐平浩

  “跟我做这个动作,拍一拍胸脯!”“脚不要用力,我帮你通一通,现在好点了吗?”“我现在帮你按摩一下头和颈。”……周一到周五,在南桥镇光明村的阳光康复站内,总有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人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带领前来问诊的村民做健康操,一会儿为腿脚僵硬的村民疏通经络,一会儿又起身为头颈酸痛的村民按摩。

  这位老人便是光明村家喻户晓的乡村医生钱国良。年逾古稀的他,双鬓斑白、脸庞沧桑,岁月在眉眼间悄然刻画,每一道皱纹都藏着时光的秘密。可沧桑岁月未能浇灭他的一腔热忱,反而如添薪柴,使那奉献之火在其心间熊熊燃烧,温暖着康复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康复人员。

  少年立志 行医不辍

  回溯往昔,面对乡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窘境,出生光明村的钱国良在幼时便确立学医志向,誓要为身边的亲朋邻里减轻疾病的痛苦。19岁时,风华正茂的钱国良便投身于乡村医疗事业,跟随着光明村乡村老医生一边刻苦学习、一边行医救人。在经过了长年累月的行医实践后,师傅告诉他,他已经具备了独立行医的能力。在得到这一肯定后,钱国良怀着激动的心情,毅然背起药箱独自走在光明村乡间的泥泞小路上。在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下,他怀揣着质朴而纯粹的救死扶伤初心,在光明村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此后数十载,寒来暑往,他凭借精湛的诊断技艺与日积月累的丰富行医经验,一步步积累起极佳口碑,成为村民们信赖有加的健康守护者,“钱医生”这一称呼在村里口口相传,人尽皆知。

  临近退休前,钱国良还在养老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养老院中,钱国良悉心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运用医学知识为老人们定制菜谱、检查用药情况。随着青壮年逐渐离开农村,农村人口持续老龄化、医疗资源短缺的严峻状况,让彼时与众多老人直接接触的钱国良忧心不已,尽可能为农村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愿望时时扣动着钱国良的心弦。

  2021年,鉴于村内老龄化严重,康复医疗需求迫在眉睫,奉贤区残联为光明村建起了阳光康复站。但起初,站内只有器械指导,没有实质性的康复指导。村里急需要一名精通医疗知识的“老法师”来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村民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钱国良医生,便一致推荐当时72岁的钱国良担此大任。当听说到康复站工作,可以用自己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照料老人的经验为更多老年村民服务时, 本可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康复站干起了康复指导员,因为这就是他长久以来想要实现的愿望。而在康复站,他一干就是三年。

  74岁的光明村村民刘老伯两年前因脑梗引发手脚瘫痪,无法正常行走。初次来到康复站时,他显得有些拘谨和不安。钱国良见状立刻安抚刘老伯的情绪,并为他做了康复评估。在评定的过程中,刘老伯透露,之前他也去过康复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有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康复过程中的艰辛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没有坚持康复下去,便想来家门口的康复站找钱医生试试,看看能不能改善自己的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刘老伯的话让钱国良感到了自身工作的深重责任和意义,让农村老人避免高额支出和辛劳,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免费的康复治疗改善健康状况,成为了他工作的最高目标。

  在为刘老伯做完评估和确立康复目标后,钱国良又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关节松动、肌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等,第一次训练结束后,刘老伯慢慢与康复站建立起了信任,钱国良时不时地鼓励刘老伯:“这些训练动作都是能够增加你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效果的。”此后,刘老伯每周来康复站3-5次,钱国良也会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在钱国良的康复治疗下,刘老伯现在已经可以独立拄拐步行200米,异常步态和手部痉挛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年里,康复站中还有很多患者经过钱国良的康复治疗,症状也得到了较大缓解,对未来生活又重新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钱医生真厉害!”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村民都不约而同地夸赞道。由于持续的用心付出和良好的治疗成效,退休后的钱国良再度成为光明村的“明星”,如今的光明村阳光康复站运营状况良好,每天一早八点,就有村民前来康复站等候钱国良为自己治疗。

  刻苦钻研 福泽一方

  “钱医生有一个烫伤药,很灵的!”村民们谈及钱医生,还总会夸赞他的独家发明——烫伤药。有一段时间,钱国良发现,村民们常常会因为在家中不小心被热水烫伤而束手无策。喜爱钻研的钱国良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反复研磨、反复实验,最终研发出一种烫伤药,涂在身体烫伤处,很快就会见效。这让村民们对钱国良的医术和钻研精神十分敬佩。

  “核桃、花生、栗子的壳不要丢掉,桂圆的核和壳也不要丢掉喔!都是好东西。敲敲碎,泡茶喝很灵的!”每周末,钱国良会来到宅基课堂,为老年村民们授课,他总是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村民们食补和药补的方法,让村民们科学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有效改善健康状况。

  讲课时,钱国良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医学知识。钱国良平时不用智能手机、不上网,身边的老手机只能拨打、接听电话。但酷爱读书看报的习惯让钱国良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一点不比年轻人少,钱国良尤其喜爱阅读医学方面的报刊书籍。他总会在休息时间来到图书馆,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阅医学类书报,把书报上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翻看,及时应用。戴上老花镜看书的钱国良就像一位“老学究”,但讲课时的钱国良又像一个“老顽童”。课堂上,钱国良会将记录在笔记本上的医学知识同自己的诊疗案例相结合,分享给村民,讲到激情处,钱国良手舞足蹈,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村民们总会被钱国良形象生动的讲解逗乐,同时也记住了许多养生的方法。

  深入宅基 竭尽所能

  考虑到村内还有许多居住地较远且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了更深入地为老人们提供医疗服务,钱国良每周跟随“光明在线”沉浸办公移动服务车来到宅基上,为村民们测量血压、开药方、回访患者,以此来帮助村民进行正确、持续的康复训练。

  “钱医生来了!”每当服务车开到宅基,村民们便会奔走相告,并纷纷在车前排起队,等待着钱国良给自己看病。钱国良则在车中一一为村民们量血压、搭脉,询问身体情况。“你现在有早搏,要注意起来了!我给你开个方子!”“你的舌头太红了,火太旺,回去多喝点萝卜汤。”……钱国良总是能通过血压、脉搏、舌头上的迹象立刻判断出村民的健康状况,并迅速为村民开出药方。“不要忘记了喔!身体是自己的!”每位村民在诊断完,离开之际,钱国良还不忘提醒村民注意身体,小红车内总是回荡着钱国良响亮而又温柔的叮嘱声。“谢谢钱医生,我一定听你的!”村民们也报以真诚的回复,让钱医生放心。

  如今,75岁的钱国良好像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工作时,实在太累,就在椅子上躺一会儿,但当有村民前来问诊时,他又会立刻起身为村民看病,忙起来的时候中饭就在康复站内蒸三个馒头就算对付过去了。在康复站的三年,几乎天天如此,而在行医的五十多年里,这早已是他生活的常态。钱国良把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医疗志愿服务,这也让他获得了“上海市卫生先进个人”“南桥镇五星志愿者”等荣誉。

  “现在乡村医疗资源依旧短缺,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村民们改善身体机能,帮助农村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我想这就是乡村康复治疗的意义吧!作为一名‘老光明’和老党员,每天在光明村这个大家庭里忙忙碌碌地工作,也让我感到很充实、很温暖。大家对我的感谢和鼓励,也让我更爱生活、更爱光明村!”谈及退休后依旧忙碌的生活,钱国良——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乡村医疗工作者快乐得像个孩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古华风
   第05版:月末版
   第06版:人物
   第07版:故事
   第08版:视界
一腔热血献给乡村医疗
上海奉贤报人物06一腔热血献给乡村医疗 2025-02-28 2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