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 闲
2025年元旦当日,一枚有一朵“蘑菇云”图案闪闪发光的纪念章挂在了87岁老人倪新伯的胸前,纪念章吊牌上几个金色的字特别醒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老人手捧着纪念章,激动地连连说:“我都退休三十年了,国家还想着我们这些老人。”挂满皱纹的脸上荡漾着笑容。202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六十周年,纪念章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给1964年10月16日前为祖国“核工业事业”作出贡献还健在的离退休老同志的。
倪新伯出生在奉贤头桥朝阳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生活清贫,由于交不起学费,倪新伯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在村里一个叫叶金福的老师家里读的,叶金福曾经是英国一艘远洋轮上的会计,因为身体原因病退回到村里,倪新伯用的书本也是叶金福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赞助买的。倪新伯当时读书非常用功,做完书本上的课后作业后,经常会去邻村在学校读书的同学家里,和同学校对作业,然后把学校布置给同学的作业抄下来,带回家做。倪新伯没有参加过考试,小学毕业时,在叶金福老师帮助下,参加了头桥东新市小学的毕业考试,结果倪新伯语文、数学都名列前茅,算盘还考了学校第一名。
倪新伯上初中第一学期,六门功课,三门分别考了97分,还有三门分别考了100分,成为了当时南桥中学有史以来考试成绩最好的同学,南桥中学开高中班后,倪新伯被免考保送进了高中,还担任了学校的团支部书记。高中毕业倪新伯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就读于当时的原子能系(现已改为物理二系)。
1963年的一天,学校领导找倪新伯谈话,说北京某单位来人,要求倪新伯三天后跟随来人去单位报到。匆匆忙忙,倪新伯几乎没有带什么行李,就跟随来人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一个当时倪新伯并不知道的地方,报到后,倪新伯知道了自己来这里是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从此,倪新伯开始过起了隐姓埋名与世隔绝的生活,倪新伯在一个当时被称为230的研究所工作了11个月。在研究所期间,倪新伯研究小组研究的“增大探测器探测张角”“扰动角关联极其应用”“实验核物理应用方法”等在试验中都获得了成功,尤其是由倪新伯开题的“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研究项目,还获得了国家三等奖,后来这个项目被国家确定为国际交流项目,并公派倪新伯到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演讲,该项目的成果至今还存放在慕尼黑技术大学的橱窗里。
1964年9月,倪新伯接到通知,要求他们这个研究小组做好参与原子弹的试爆工作,10月16日,倪新伯和他的同事,光荣地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任务。
由于年龄和有关规定,倪新伯在1994年离开230研究所退休。退休后,倪新伯有时会接受一些科研单位邀请去讲课,有一段时间还担任了复旦大学的专业讲师。但是,倪新伯更多时间是照顾家里,由于他长时间在外,妻子一个人劳作,带着三个孩子,非常辛苦,倪新伯退休回来时,妻子的双脚已经不能走路,儿女都有工作,倪新伯就担负起照顾妻子的任务,三十年来,倪新伯寸步不离妻子,体贴入微,无怨无悔,弥补着自己对妻子照顾的缺失,除了买菜做饭,每天他还推着轮椅,陪妻子逛街,竭尽全力地让妻子开心。2021年,倪新伯被评为“奉贤十大感动人物”提名奖。
倪新伯是当时奉贤唯一一个从事“两弹一星”及核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高科技人才,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核科学家。退休后,先后有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国上门来邀请倪新伯去工作,并承诺可以全权办理移民手续,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要在国际上招募一百名核技术人才,曾多次派人找到倪新伯,承诺高工资移民等,可是,倪新伯心里一直想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婉拒了所有的邀请。他总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情怀也一定要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