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古华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求有得,其为善哉

  ■奉贤中学 吴贝凝

  人们为自己付出大量努力却无法得到相应回报而痛苦,这似乎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如此,放慢脚步不失为解决之道,“不得之事”在此也许恰恰“不求而得”。

  人是有野心的,欲求会催使人想方设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事或物。这种强烈的愿望驱使着他们去努力、去接近这一目的,当他们达成了,那是皆大欢喜。然而,大多情况下,结果总是“求之不得”,让人苦恼。这份“求之不得”的背后,或是方向不对,或是操之过急。这些强烈达成目标的愿望反而成为干扰他们完成的绊脚石。当一个人急于有所获得,这种过急或许会成为一种盲目,一种无形的莽撞,从而使他得不到自己所想。

  那么,为避免“求而不得”的痛苦,哲人的话或许能为这些人指明方向。很多求而不得的事往往也会不求而得。

  为什么会有“不求而得”这一事件发生?这表面上看似是一种运气,实则是一种机遇。“不求”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行动,而是减缓了、降低了急躁的情绪与过快的速度。这正如慢跑时能看到沿路风光一般。放慢下来的节奏能使人看清自己的处境,也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道家老子所言:从善如流,上善若水。这种“佛系”的处事态度给人空间、时间深思,找寻方向。

  如此看来,很多求而不得的事往往也会不求而得。老人常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亦是如此。越关注一件事,反而越容易得不到。私以为另一层原因在于越是“求”,就意味着个体对事情完成的期望度就越高,因此,在他人看来已然完成的时候,当事人会因其和自己付出的精力不对等而感到失望,自感“不得”。

  故而,面对许多求而不得之事,我们应放慢脚步、放平心态,以平常态度看待,以同等精力对待。

  揆诸当下,反倒有不少人以“求之不得”为由,摆烂、躺平现象层出不穷,妄想“不劳而获”。他们往往异化了不求而得,认为它就是坐享、空谈。这种异化恰好切合他们的懒惰心理,成为遮羞布,结果是逐渐堕落,不求而不得。由此可见,“不求”是一种心灵的缓冲,而非极端化的摆烂。

  有求有得是做事的最好境界。与其焦躁内卷,不如以“求”的行动与“不求”的心态,从而达成那些“求而不得”之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古华风
古村微曦(水粉画)
千里“还”钱
吃火锅
迎新欢笛
有趣的捕鱼事
有求有得,其为善哉
上海奉贤报古华风04有求有得,其为善哉 2025-01-03 2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