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古华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
~~~
“季布一诺”身边的诚信故事~~~
~~~
~~~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衣巷的墨色

  ■ 何健翎

  从南京秦淮河旁的琵琶街进入,左拐,穿过一条小弄堂,步行数十米,豁然开阔,“乌衣巷”三个字出现在左侧烟灰色的牌坊上,有大隐于市的气质。牌坊右边是王导、谢安故居的外墙。外墙右下角有一座黑色石碑,复刻毛泽东草书手迹: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这首《乌衣巷》,毛泽东写出了百万雄狮过长江的气势,书写者情绪的狂洪瞬间冲垮了观者原本平静的心理堤岸,我被卷进了一团墨香之中。

  毛笔曾是中国人日常书写工具。东汉时,毛笔字升格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东晋王羲之开创了中国书法第一座高峰。乌衣巷见证了王氏家族广博深厚的文脉传承,见证了少年王羲之的勤学,池水尽黑,秃笔成冢。

  四周寂然,我踏着自己的脚步声走进巷内,一尊比真人略高的王羲之全身铜像立在拐角处。这铜像造型明显仿照明代陈洪绶画作。人物脸部绿锈斑驳,左手搭在上腹部,右手的动作本是表现“书圣”特征的关键要素,却被藏进长袖内,不知何意?

  像燕子去了又飞回,王谢故居的“来燕堂”始建于南宋,后毁坏,又重建。眼前这“来燕堂”是1997年随王谢故居一起复建的。厅内设铜鼎、功德箱各一只,正中位置陈列着王羲之黄铜胸像。功德箱上没有用来收款的二维码。我搁下背包,找出一张纸币,双手捏住纸币的两角,对准功德箱插入口,松手,纸币飘落,箱内传来纸币触及底面的磨擦声,空空如也。我心里顿时空落落的。在大多数人看来,求神拜佛,供敬香火,才是一桩关乎现实利益的好买卖,一时的小投入,换来全家享用不尽的大福祉。更何况,现在电脑普及,五笔,拼音,语音,各种输入法都可以为人代言,毛笔字写得好看,又有什么用?但我转念一想,人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偶像,多元共存,各美其美,不也是社会的大进步吗?

  淝水之战的灵魂人物谢安是王羲之挚友。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世说新语》记载了王谢二人观点迥异的一场对话。

  那天,王羲之和谢安一起结伴出游。登高处,谢安悠然自得,谈笑风生,志在超脱俗世。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终日操劳,手脚都长了茧;周文王每天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我们国家危机重重,人人都应当自觉为国效力。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谢安则回敬了一句,“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过历经两代就亡了,难道这是清谈造成的祸患吗?”

  这则对话的发生地至今仍有争议。其实,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更重要的是内容中透露的思想、认知。不同的认知,让人生走出了不同的轨迹。王羲之持“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观念,可见他是务实的,清醒的,知行合一,这体现为他忧国忧民的忠直思想与体恤民众、爱护贫弱的朴素行为。

  看到卖扇子的老婆婆无人搭理,满面愁容,王羲之走上前去,在扇子上一一题字。老婆婆责怪他涂坏了扇子,王羲之笑着告诉老婆婆如此叫卖:王右军题扇,每把要价百钱。老婆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这个故事因满足了底层民众的心理期待而广为流传。事实上,王羲之出仕期间确实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不顾个人安危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百姓赋役,等等。只不过他的政绩被“书圣”光芒所掩,鲜为人知。

  他的求真、务实,还体现在全身心投入宗教修炼,哪怕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也不停止探索生命形态的另一种可能性。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考证:琅邪王氏自汉以来崇尚道教,到了王羲之这一代更加虔诚、笃信。王羲之及其子孙辈名字带“之”字,而不遵循“避讳”的传统,包括长期服用五石散(亦称寒石散),都与信仰道教有关。

  相传,东晋重臣郗鉴派人到王家选女婿,王家子弟们得知后,个个精心装扮,正襟危坐,希望能被选中。只有王羲之随意躺卧。郗鉴认为王羲之率真自然,选为女婿。这个“东床坦腹”的成语故事往往被后人美化。事实上,可能是当天王羲之服药后燥热难忍,非坦胸露腹不可。

  信仰虔诚,崇尚本真,这本来有助于超拔境界。却又因讲究养生,被不当服用五石散所伤。两者水乳交融,既成就了王羲之的艺术生命,也戕害着他的身心。流传至今的诸多尺牍杂帖(摹本),忠实记录了他的病痛症状与悲苦情绪。越服药,病症越多、越重,越希望通过服药来治病、缓解,这条恶性循环的巨蟒紧紧缠住王羲之,使他终生不得解脱……短暂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永恒的是,在大宇宙对照下,人类所体验到的渺小、虚妄、痛苦、无助。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时,死神的阴影已在不远处盘旋。王羲之终年59岁。上天对他吝啬到不再多借一年,让他活过一个甲子。

  生老病死,众生概莫能外,由此,《兰亭集序》的文与字,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共鸣,如暮鼓晨钟,久久回响。千百年来,尊崇王羲之的人们,包括我,已说不清自己膜拜的是书法艺术,还是那个在政治纠葛与病痛压迫的夹缝中坚持用笔墨书写构筑自由王国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古华风
戏 水
乌衣巷的墨色
心的栖居
雨 水
秧苗的守望
小书店
寻春(篆刻)
上海奉贤报古华风04乌衣巷的墨色 2025-02-21 2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